如前文提到提到, Fleming 和 Mills (1992) 提出用於學習的VARK四種感官模式。在成長階段,學生除了學業,或會面對不同的轉變,及家庭、社會和朋輩帶來的壓力,有時難免會感到無助,甚至受到情緒困擾。故此懂得舒緩壓力也十分重要,老師可因應學生不同的特質向他們建議不同的減壓方法。
選擇適合的抗壓方法
- 視覺型及讀寫型學習者:老師可指導學生先自行把不滿寫在筆記簿,透過書寫發洩出當下的情緒,下課時再與老師分享。這樣有助訓練學生的自制力,嘗試在課堂上保持冷靜,在適合的時候才發表不滿。此外,學生亦可尋求藝術治療,以繪畫或裝置藝術的方式把情緒表達出來。
自我提醒語句 (來源:「執行技巧訓練:指導計劃」手冊)
- 聽覺型學習者:當他們覺得緊張、焦躁不安時,老師可嘗試陪同學生倒數,在數到1後,再回到原本的工作上,以短暫的數數字時間平伏學生的情緒。另外,學生亦可多使用自我提醒語句(如上圖),在獨自面對挑戰時勉勵自己 。
解壓骰 (Fidget cube) 及手指泡泡樂 (Rainbow Bubble Pop) 皆是常見的減壓玩具。(圖片來源:Ubuy)
- 動覺型學習者:當覺得不能放鬆時,學生可善用減壓玩具(如上圖),通過擠壓這種鎮靜玩具發洩壓力、焦慮或憤怒。或在老師的指導下,可把紙張搓成一團,掉入垃圾桶,暫時放下煩惱。亦可找個空曠地方深呼吸,鬆弛肌肉。
家長可提供適切的支援
每位學生的特質和喜好不盡相同,故此家長可以按照孩子的需要,為孩子度身訂做溫習方法。
- 視覺法:如果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更習慣用眼睛來觀察和理解事物,家長可以協助孩子製作不同的視覺學習材料。例如把文章段落整理為不同的圖表,如:腦圖、時間線、循環圖、溫氏圖、比較表,甚至利用漫畫和故事去幫助孩子認識概念和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
- 聽覺法:如果孩子偏好說和聽的方式學習,家長可以先用對話將概念解釋給孩子聽,然後請孩子亦自行說一遍給家長聽,亦可以邀請孩子朗讀文字或回答問題,好讓孩子可以重新整理一次內容重點。
- 讀寫法:如果孩子喜歡透過讀寫學習知識,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一邊閱讀課文,一邊在旁講解,亦可以多鼓勵孩子製作自己的筆記,在撰寫重點的過程中加深記憶。日後家長也可以製作不同科目的溫習紙及題目,讓孩子溫故知新。
- 動作法:如果孩子對觸摸、感覺尤其敏銳,喜歡以動手做的方式學習,家長可以利用一些生動的教學活動去幫助孩子明白抽象概念,例如:講解歷史事件時,可安排角色扮演的活動,家長亦可以將歷史人物、事件、年份寫在卡紙上,邀請孩子將這些卡紙排序,幫助孩子理清概念之間的關係。
總結
總括而言,每位學生都有不同的特質和能力,老師和家長可多觀察學生的學習偏好,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孩子利用不同的感官去學習。
參考
VARK Learn Limited (2022). Retrieved from https://vark-learn.com/vark%E5%95%8F%E5%8D%B7/ on 1st Nov 2022.
張小燕(2007):壓力處理平台選輯。浸會大學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
「執行技巧訓練:指導計劃」(2010):《「執行技巧訓練:指導計劃」手冊》
於2022年11月10日擷取自教育局網站,
https://sense.edb.gov.hk/uploads/content/adhd/resource3/4.1_p62-65.pdf
張溢明(2020):家庭有教:善用感官學習 更快更深,
於2022年11月10日擷取自明報OL網站, https://bit.ly/3Xc5tWa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