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示例目錄

小一數學科︰2至10的組合 — 保良局世德小學

協作背景及目標

保良局世德小學在一至三年級以混合能力分班,每班學生的學習差異頗大。是次協作在一年級開展,數字組合對部分學生來說較難掌握。學校參與是次計劃的目標,是對照顧學習差異的策略有更深入的了解,以發展更有效的校本適異教學設計,並將成功經驗擴散至其他年級及科目。

「適異教學」示例及策略運用

年級:小一

課題:2至10的組合

運用策略:

  1. 多感官教學設計:實物教具Numicon、電子學習課件(https://ggbm.at/pxuqvk9f
  2. 多感官教學:實物操作、圖像運用、資訊科技工具

教學例子及解說

1. 多感官教學設計

2至10的數字組合對部分學生來說較為抽象,部分數字感稍遜的學生對掌握較大數字的組合(例如 7 = 1 + 6 = 2 + 5 …)感到困難。有見及此,QSIP支援人員推介運用Numicon實物教具(圖一),將數字由抽象的概念變為具體及可操作的實物,讓學生透過操作Numicon探究數字的組合,建立概念理解(conceptual understanding)之餘,亦熟悉數字的組合 (fluent recall)。這樣,學生在學習抽象概念的過程中,除了慣常的學習方法外,還有操作實物教具的選擇。

圖一:Numicon實物教具

2. 多感官教學

為了配合Numicon的實物操作,我們設計了配套工作紙,讓學生以圖像展示他們的探究成果(圖二,工作紙見附件),並透過圖像建立概念理解,從而熟悉數字的組合。

圖二:Numicon配套工作紙

此外,為照顧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我們運用免費數學軟件GeoGebra製作Numicon電子學習課件(圖三)。課件只需用電腦或任何流動裝置的瀏覽器即可網上開啓,無需安裝任何電腦軟件或應用程式(apps),讓學生即使在家中沒有實物教具,亦能操作課件以鞏固所學。教師亦可適時運用電子學習課件輔助講解。

圖三:Numicon電子學習課件(網址:https://ggbm.at/pxuqvk9f

小結:

在教學初段,教師要先安排課節讓學生認識數字和其Numicon模型的對應,而學生亦能很快掌握。在探究數字組合的課堂中,由於訂講的Numicon教具未及送到,教師用下圖的圓形貼紙代替。從課堂所見,學生能運用貼紙版的Numicon進行數字組合的探究(圖四),並能記錄探究成果,寫出對應的數字組合(圖五)。到後期探究10的組合時,學生普遍能快速地找出10的所有組合並作記錄(圖六和圖七)。

整體而言,學生對操作Numicon感興趣,積極投入課堂活動,學習氣氛良好。教師亦反映教具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對數字感稍遜的學生而言,Numicon的實物和電子教具能提供一個具體而可操作的方法,讓他們找出數字的不同組合,有效達致拓展選擇(maximizing choices)的效果,以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從課堂觀察中,我們發現Numicon除了幫助數感稍遜的學生掌握數字的組合外,亦能促進學生的高階思維。當探究較大數字(例如8)的組合時,不少學生不知道自己是否已得出所有的組合。對此,教師可用Numicon配合適當的提問,例如「8是1和甚麼的組合?」、「8又是2和甚麼的組合?」⋯⋯ 等,引導學生按部就班地得出數字的所有組合(圖八),以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更能同時照顧能力較佳和能力稍遜的學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