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示例目錄

中一數學科︰ 簡單多項式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協作背景及目標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位於秀茂坪區,學生來自多元背景的家庭,因此除了小學學習基礎的差異外,不同程度的家庭支援也拉闊了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學校採取學能分流分班政策,進行拔尖補底。

是次協作以中一級作為入手點,期望突破教科書的界限,開發更多的輔助教材,以照顧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及提升學生的基礎能力。此外,亦嘗試強化鷹架式教學,配合分層練習,以照顧不同學習進度學生的需要。

「適異教學」示例及策略運用

年級:中一

課題:簡單多項式

學習目標:掌握多項式的基本運算

運用策略:

  1. 建構適切的學習鷹架
  2. 多感官教學
  3. 分層學習任務

教學例子及解說

1. 建構適切的學習鷹架

此教學設計分為以下七個階段:

第一階段:使學生明白單項式的定義

(操作目標:學生能分辨一個數式是否單項式)

有正例和反例,使學生能分辨哪一個數式是單項,哪一個不是單項

第二階段:使學生明白單項式中的不同元素,例如變數、係數和次數
(操作目標:給予一個多項式,學生能回答該單項式的變數、係數和次數是甚麼

清楚顯示何謂係數和次數

第三階段:使學生明白多項式的定義及明白多項式中的不同元素例如項數、常數項和次數
(操作目標:給予一個多項式,學生能回答該多項式的項數、常數項和次數是甚麼)

清楚顯示何謂多項式

清楚顯示何謂項和常數項;為使學生日後能更容易描述,將常數項以外的項亦配以名稱,而一般教科書並沒有這種名稱

第四階段:使學生明白多項式排列的定義,明白甚麼是升幂和甚麼是降幂
(操作目標:給予只有一個變數的多項式,學生能將該多項式按升幂或降幂的要求作出排列)

以上樓梯和下樓梯來對比,讓學生對抽象的升幂降幂概念有具體的觀感

第五階段:使學生明白同類項和異類項的定義
(操作目標:給予多個單項式,學生能指出哪些是同類項)

以汽水對汽水和薯條對薯條作比喻,帶出同類項

第六階段:使學生明白只有同類項才可合併,並懂得運用有向數加減的技巧合併同類項
(操作目標:給予一個包含同類項和異類項的多項式,學生能找出同類項予以合併及不會錯誤地將異類項合併)

以「從3罐汽水取走2罐汽水」,和「從5包薯條取走2包薯條」作比喻,帶出同類項加減的意義

第七階段:使學生明白如何進行多項式加減

同時運用策略2.「多感官教學」,使學生明白拆括號的法則,並運用此法則做多項式加減
(操作目標:學生能做到多項式加減)

2. 多感官教學

一般教學常用較抽象的數學顯示,如用數字作例子。但考慮到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需要,可透過附有動畫的教學簡報,讓學生明白拆括號的法則(參考教學簡報:「多項式中拆括號」)。

教學簡報透過動畫的方式,形象化地展示拆括號的法則

承接第七階段,讓學生做鞏固練習

3. 分層學習任務

運用多元化學習任務讓學生進行鞏固,學生需完成一定積點的題目。積點按題目的難易程度而定,能力較高的學生可以做一些需要較多技巧的題目而跳過一些較淺易的題目,而能力稍遜的學生可多做一些較為基本的題目,但以較多的數量以達致鞏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