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學校(DM School)所需配合事項

下載PDF

計劃透過「學生數據」、「適異教學」及「學習支援」三個項目推行,學校可按校情選擇參加一個或多個項目。學校需因應所選擇的項目作出以下配合︰ 

學生數據
  • 校內核心小組與 IT 專家善用學生資料建構有效回饋學生培育及學習成效的系統及數據/資料庫等,並協助各師生使用學生數據管理平台(DMP),強化學校及老師的數據使用文化及能力
  • 安排一台電腦作 DM Server 之用,利用 SAMS 數據於 DMP 中建立 Student Profiles
  • 安排核心小組成員及具潛質的老師參與培訓工作坊及活用網上專業發展資源、參與專業交流及成果分享活動等
  • 善用DMP回饋教學
    • 利用DMP 了解學生強項及需要,調整教學策略或學生培育活動
    • 於家長日利用 DMP 中的學生數據及 Student Profile 與家長溝通
    • 鼓勵學生利用 DMP 學生介面閱覽自己的 Student Profile,認識自己的強項及需要
  • 就各師生使用DMP之經驗給予回饋,以改善DMP的功能
適異教學
  • 校內核心小組於學校層面統籌及推展「 適異教學─策略概覽」( DI Inventory ),活用不同適異教學策略
  • 安排核心小組成員及具潛質的老師參與培訓工作坊及活用網上專業發展資源、參與專業交流及成果分享活動等
  • 老師利用 DI planner 編寫教案,利用適異教學策略及 DMP 中的學生數據調整教學活動,並可利用已編寫的 DI 教案作同儕/科主任/校長議課或備課時交流使用
  • 每所計劃學校每學年提交12份或以上的教案,科目由學校自行決定;或校內每位老師每學年透過 DI Planner提交1份教案 。
  • 安排1場校本工作坊 (約1.5小時,以網上形式進行)︰「如何運用適異教學策略及網上教學設計平台 (DI Planner)」講座暨工作坊
  • 與科目專家進行交流,並可按校本需要與 DI 團隊商議備課、試教、觀課及回饋等
  • 在得到學校同意後,透過 DI Planner 與其他 DM 學校分享優秀 DI 教案設計,鼓勵專業交流和發展,促進知識分享及管理
  • 安排老師參與計劃的聯校老師專業發展活動,如:跨校學習社群、老師專業發展日等
學習支援
  • 若計劃學校申請成為「學習支援」重點學校,所需配合事項如下︰

    • 選取校內5個學生個案作重點支援
    • 利用 DMP 中的 eIEP模組 ,為有需要的學生訂立個別化教學策略
    • 安排校內「學習支援小組」(SENCO、SENST及LSA)參與培訓課堂(共10節課堂,每節3小時)及活用網上專業發展資源、參與專業交流及成果分享活動等
    • 安排時間進行5次校訪(每次約3小時),包括觀課、課外活動觀察、家長及學生訪問等
    • 積極與「學習支援」團隊協作,共同探索本地適用的「學習支援模式」
評估及知識推廣

團隊會透過以下形式檢視及評估計劃的推行成效,參與計劃的學校需要︰

  • 於計劃期內的每個學年中及年末填寫紙本或網上問卷
  • 問卷對象包括校長、副/助理校長、科主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核心老師、學習支援助理、家長及學生

 

部分計劃學校會收到團隊邀請,參與訪談及收集更多數據,所需安排如下:

  • 獲邀學校需填寫同意書
  • 於計劃期內與團隊以到校、網上或電話形式進行訪談,訪談對象包括校領導、核心老師、學習支援助理、家長及學生
  • 學校在進行「學生數據」、「適異教學」或「學習支援」的活動時(如培訓工作坊、共備會議等),研究團隊會以非參與形式進行觀察
  • 以上數據收集過程中或會有拍攝、錄音及錄影。所有數據均予以保密及僅為團隊作研究所用

(此研究屬自願性質,參與者可隨時停止參與而不會有任何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