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 專業知識系列:多角度了解學生

「每塊大理石都蘊含著一座美麗的雕像;只要我們將他積存的灰塵清除掉,他就會顯現出來。」每位學生就像隱藏在大理石裡面的美麗雕像一樣,各自擁有不同的天賦,但亦需要經過適當的培育及指導,才建立自信和能力,發展潛能,盡展所長。老師可以從下列幾方面著手,細心了解每位學生的特質,以給予適當支援。

日常課堂觀察

老師可從觀察學生堂上的學習表現,從而了解每位學生的能力及其學習需要。例如透過一些課堂提問、堂課審視學生於科目上的專長及不同的學科能力。老師更可於分組討論中進一步觀察課堂教學中同儕互動及回饋,藉此評估學生的共通能力 (教育局, 2021 ),如: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教育局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2014)提出,老師亦可留意學生對於學習的主動性,例如:會不會自發性研習延伸課題。對於自主學習能力及動機較低的學生,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引導及額外的學習支援。

老師可從日常課堂觀察,評估學生的能力。

 

過往學習記錄

除了日常的觀察,老師亦可檢視學生過往的學習記錄、成績表、及其他評估報告等,檢視學生的背景、成長需要及學習進程。由賽馬會「校本多元」團隊開發的「學生數據管理平台」 (DMP)提供電子學生數據分析,以簡明的圖像展現學生的考試表現及學習能力概要,從而協助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DMP亦紀錄了學生的考勤情況、課外活動參與紀錄等不同方面的學習經歷,老師可藉此了解他們的興趣、強項及評估適合的學習方式。

老師可檢視學生過往的學習記錄,藉此了解更全面了解他們的能力及興趣。

 

問卷調查

另外,老師可透過進行學生問卷調查,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溝通,了解其所面對的挑戰及需要。例如課堂前,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完成預習問卷,了解學生感興趣或者較難掌握的課題、喜歡的學習方式。而在學期尾聲,老師亦可以設計問卷讓學生自評學科表現,從而審視教學成效。此外,老師亦可以透過VARK問卷調查(Fleming & Bonwell, 2012)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或用由教育局 (2016) 提供的中APASO(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套件)評估學生在情意及社交範疇的發展情況和需要。

透過學生問卷調查,了解其需要。

 

總結

綜合以上幾點,老師可從日常課堂觀察及問卷調查了解學生,而有系統、整全的學生數據紀錄更有助學校追蹤學生的成長進程,協助老師更了解學生的需要,從而提供適切的跟進,更有效地支援學生學習同成長。

 

參考文獻

Fleming, N.D. ,& Bonwell, C (2012).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yles:VARK Strategies. Christchurch:Neil Fleming

教育局 ( 2016 ):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套件(第二版)  理念和架構,於2022年8月9日擷取自教育局網站:https://www.edb.gov.hk/tc/sch-admin/sch-quality-assurance/performance-indicators/apaso2/framework.html

教育局 (2014):基礎教育課程指引,於2022年8月9日擷取自教育局網站:https://cd.edb.gov.hk/becg/tchinese/chapter4.html

教育局 ( 2021 ):學會學習2+ 香港學校課程,於2022年8月9日擷取自教育局網站:https://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newal/framewo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