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背景及目標 雖然學校取錄學生水平一向較佳,但教師意識到照顧學習差異的必要性,銳意進行改革。近年數學科團隊積極設計校本課程,自行製作教學材料,並建立共同備課及同儕觀課等文化。QSIP支援人員在教師團隊的良好基礎上,與教師合作優化校本教學材料的設計,以及強化課堂教學策略,加強照顧學習差異。 學校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因此本個案展示的學習材料為英文版。 「適異教學」示例及策略運用 年級:中一 課題:百分數——百分變化、盈利、虧蝕 學習目標:掌握百分變化、盈利、虧蝕及折扣的概念,及能解決應用題 運用策略: 識別差異 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 建構適切的學習鷹架 多元的學習目標 分層學習任務 資訊科技輔助教學 情境式教學 教學例子及解說 1. 識別差異 利用問卷了解學生對於上一課題學習的意見,以調整本課題的課程設計及教學策略。是次問卷發現不少學生喜歡較互動的學習模式,並對能與同學進行交流學習有十分正面的回應。 2. 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 及 建構適切的學習鷹架 QSIP支援人員與教師商討,解構課題細節,根據課程的核心內容及學生的理解水平,重新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作為設計校本教學材料的基礎。 此課題最基本的概念是涉及一個數量由原本數值(原值original value)變化至一個新的數值(新值new value),中間會有一個數值上的變化(變化change),而這個變化相對於原本數值可得出一個百分比(百分變化percentage change)。可以下圖作表示: 老師稱以上結構為 New O model(「O」代表original value),此結構涉及四個數量:original value、new value、change及percentage change,要處理的問題是如果當中已知兩個數量,如何求取其餘未知的兩個。 根據數量的性質,可產生以下兩式: 而從上述兩式,可得出第三條分式以方便日後計算: 如四個數量中已知兩個,共產生六個可能出現的情況,故此種題目可分為以下六個類型: 此課堂目標是要引導學生劃分類型,並按以下方法求得兩個未知的量: 若比較original value及new value的數值,可進一步將change劃分為增加(increase)及減少(decrease),劃分的方法如下: 為使學生能熟習上述的分類及掌握解決每種類型題目的技巧,會先將不同類型的題目以列表形式直接列出條件,讓學生練習求取未知數,並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工作紙。列表設計例子如下(詳情可參閱附錄一): 而在學生熟習這個模式之後,就可將這模式應用在賺蝕和折扣問題上。首先是從商人(包括生產商、批發商或零售商)的角度考慮盈利(profit)或虧蝕(loss)情況: 當售價(selling price)大於成本(cost)時,商人就會有盈利(profit),情況如下: 這相當於New O model中當new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