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學與教博覽」一連三日(十二月十一至十三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當中擔任賽馬會「校本多元計劃」統籌的香港紅卍字會大埔卍慈中學潘啟祥校長,以及專研國際多元化教育的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教育學院練美兒教授,於大會中分享如何透過在學校籌建「校本多元管理模式」(Diversity Management),促使學校建立有效的運作機制,深入掌握學習多樣性,帶動多元教育發展。
照顧學習差異 從管理層開始
潘校長指出,教育界在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方面,大多以個別學生支援及抽離式教師培訓的模式進行,往往忽略了學校管理層的角式。賽馬會「校本多元」計劃著重優化學校管理基礎建設,使校方更有效認識學生的學習特性,並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支援措施。正如學者練教授所言:「透過推動校本管理基建,學校不同持份者能針對校情,互補不足,從而令擁有不同才能和學習需要的同學發揮所長。」
照顧學習差異 從管理層開始
「校本管理基建」(School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主要涵蓋三大重要元素:「展析多元」、「拓展選擇」及「推進協作」。在「展析多元」項目中,學校可以運用「校本多元」學生數據平台,迅速了解及分析每位學生的學習需要,以達致因材施教。「拓展選擇」則以在課堂內運用適異教學法(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從課程內容、教學法與評估方面實踐多元調適策略,為不同特質的學生提供最多選擇,以利他們更主動投入學習。至於「推進協作」以參考國外教育的經驗為本,引進「課堂學習支援助理」( Classroom Learning Assistants ),通過與課任老師的充分協作,在課堂內照顧學習差異。「校本管理基建」在教育界屬相當嶄新的理念,潘校長認為建設此管理架構模式,推進學校不同持份者的協作,有效支援及發展每位學生。
「校本多元管理架構」從認識學生、給予選擇、提供支援等步驟層層演進,環環緊扣而密不可分,輔助學校更易於評量同學的學習進度及強弱項,並配合適當支援政策的推行。正如練教授所言,教學充滿不可預測的狀況,卻同時又充滿不可預知的機遇。一套完善的學校管理架構,再加上老師的專業判斷和教學經驗,定能使教學效能相得益彰,惠及更多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